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

換工假期記事之三:黃輪單車上路 -- 樸門的永續性觀察

換工假期記事之三:黃輪單車上路  -- 樸門的永續性觀察



宜蘭溼地保護協會的邱老師和南港社大的同學們,捐了 7 部二手腳踏車給南澳自然田(後續還有。。。),經過整修已經可以上路了。感謝!



我把輪框漆成黃色,既安全醒目又便於辨識,然而,這樣的「單車紋身」還有背後的意義,值得探索。




黃輪框除了讓出入南澳自然田的人們可以輕易辨識外,還可以讓小偷縮手,因為在南澳是個小地方,騎著黃輪車,太醒目,也就沒什麼人願意偷騎,因此上鎖就成為多餘。

上鎖,從樸門「照顧地球、照顧人類、分享多餘」精神來看,是一個負面的案例。
上鎖不僅代表不能分享,還代表維護這個鎖所需要的心力,甚至一不小心,鎖住的常常是自己。上鎖的單車,不僅是不能被利用,並且還將會佔領地球的一個空間,並且通常是公共的空間。例如車站外的停車場,自然田客棧的騎樓,或是自然田農舍的廣場。總之,如果它們不能用,就會反而成為一個重要空間資源的殺手。



晚近,以永續學為核心概念的「樸門永續設計」(Permaculture)可以說是當今非常重要的思潮,
Permaculture(樸門,Permanent Agriculture)已經不僅是永續農業,這種運用減法、崇尚系統之永續性的設計精神,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系統設計之中。



我設想的黃輪單車使用情境應該是這樣子的:

自然田之友來到南澳之後,不管在南澳火車站、田區、自然田客棧或是農舍,都不上鎖,都可以自由取用,並且可以直接停放在任何一個地點,不用歸還原處。

南澳自然村的願景則是整個大南澳社區都能任何人這樣的使用單車。




這樣的運作,就是一種低耗損而有效益的運作,我想應該很符合樸門的永續設計的精神。


附註:很多人都不知道,南澳的所有社區巴士都是免費的,還有一天四班的觀光導覽巴士也是免費的。



***        ***        ***        ***        ***        ***        ***        ***        ***



「每當你多瞭解一點,你就可以多拿掉一點」

這句話是我所崇拜的大師Moore先生所說得一句話,影響了我過去幾十年從事電腦設計的生涯。


當我們檢視一個系統的規劃設計,從永續性的強度,我們比較能預見未來運作的自然順暢與效益。這是我對於南澳自然田的「黃輪單車」上路,一個樸門永續性的檢視。

願這些單車,能夠帶給大家更方便更舒適的更自然的南澳自然田生活體驗。



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

換工假期記事之二:夜訪大自然

換工假期記事之二:夜訪大自然



發現一個深刻的感動

換工假期的朋友們來到南澳,在暑熱的夜只要時間允許,我最喜歡帶大家去躺在南澳溪的河堤「夜訪大自然」。這種沈入大自然的感動,總是要讓許多人永生難忘,這一個夜訪大自然就是這樣演進而來的。





其實「夜訪大自然」的行程並沒有做什麼,就只是來到南澳溪口的河堤上,鋪上地墊毯子或頂多再來個枕頭,然後輕鬆的躺下,仰望星空,就這樣渡過一個什麼都沒做而讓大自然作為的時辰。

你聽,
那海濤之聲是來自太平洋的,
那潺潺之聲是來自南澳溪的,
那蛙叫蟲鳴則是來自河邊的草叢河灘的泥土地。
除了關掉手機跟MP3還有閉上你的嘴,你什麼都不用做,你就都聽得到。

你看,
那滿天閃爍的星星,
那優雅柔美的月光,
那優雅飄過的雲朵。
你只要安靜地躺著,你什麼都不用做,只要張開你的眼,她們就會來拜訪你。

在這裡最讓人感動的,其實是風。
輕柔的風在海與山之間吐吶,是永不止息的。
而你所要做的,就只是閉上你的眼,靜靜地躺在河堤上不動,好讓溫柔的風造訪你。

我之所以要特別帶大家「夜訪大自然」,是因為這一個活動,不像許多活動,需要費力地找新鮮找刺激,而能夠以最少的作為,探訪本來就在那裡的美好一切,你要做的就只是把自己交給大自然,用心與大自然對話只要你願意這樣地停歇一下,準備好自己,你就會在這裡「沉入自然」之中,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動。


一個永續旅遊的典範

我之所以這麼喜歡「夜訪大自然」,有一個理由是他具有樸門永續的精神。這樣的活動不像抓魚、吃南澳毛蟹,活動多了資源就隨之枯竭,現在很難抓到南澳毛蟹就是這樣的例子。而我們探訪的大自然的方式則是取之不竭的,取用之後也不留下任何負擔。喔!還有一個讓人喜歡的理由,就是連帶隊的我,也不太需要做什麼,就只是提醒大家什麼都不要做,把自己完全交給自然。我一定要做的,就是設一個鬧鈴,以便把我自己叫起來,再來叫大家回家。 「夜訪大自然」就是這樣以最少的作為,享用本有的自然恩賜,這與什麼都不添加的自然農法,異曲同工,讓人珍惜。 只要你準備好了自己,「夜訪大自然」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沈入大自然的奇特旅行,也是當今人們崇尚永續旅遊的典範。

2011.8.6 --- 阿江/南澳自然田

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

青仁的米







青仁的米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

曾經,米要一致的純白透明,連米心白都要講究。
但是,自然米就有許多青仁的米粒,這種特色在打成糙米時特別明顯。








這是完全無農藥無肥料添加,只有憑藉自然本性長養的稻米常有的結果。



慣行農法(施用農藥肥料的農法)的稻米,因為有肥料的催長,因此,不管這一株秧苗所落地的土壤如何,都一樣能均勻一致的長大,同時也就能同步的熟成。因此,慣行米所呈現的米粒大小及顏色都會相當的均勻一致。



自然米則大大地不同。
因為不加肥料,因此每一株秧苗落地的區位和土壤都將決定這一株稻子生長的命運。
如果落地的地勢較高,土壤不肥沃,那麼,稻子長得不多,並且最早開花結果,最早熟成。
如果落地的土壤肥沃水分充足,那麼稻子的分糱就會多,而且花開得慢,並且不斷地分糱新株。
下面這兩張照片,都是熟成的稻穗與新長的稻穗並存的例子。


熟穗與新穗:自然生長的稻子,只要陽光與水,就能持續生長



老穗已熟綠穗仍在長大


雖然自然米在陽光與水分之下會不斷地生長,
但是大部分的稻子,還是會照著時序熟成(約125天左右),
自然米的收割原則是以大約九成以上熟成,就收割了,這是為什麼自然米會夾雜著青仁的原由。

這種簡單可以辨識的現象,也成了辨識自然米的簡單方法。


傳統大米商把追求純白無缺陷的米粒當作一種品質的指標。
但是若追究這種稻米的長養方式,卻反而可能是負面的,這種現象跟完美無暇的青菜一般,其真實內含讓人不得不警覺小心。

由於青仁米的米粒尚未飽滿,米粒容易釋放出更多的粉末,因此,煮成稀飯又黏又糊又快,也因此成了愛吃稀飯的老人家的最愛。

在許多崇尚自然的飲食者眼中,這種具有「老中青」的米粒,不僅有米能量上的優點,在營養的頻譜上,也比完全一致熟成米更具有多樣性及完整性。



青仁的米並不完美,但當我們看見了他這樣自然長成,也這樣自然地淨化了大地,於是,我們也看見了青仁米粒的美

本篇收錄在 阿江的自然農耕筆記  部落格 
本篇同時發表於;吉甲地生活誌/人文行動農夫專欄

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

證嚴法師的一種偉大

證嚴法師有一種偉大,就是成就平凡人。  


證嚴法師所帶領大家做的,看起來都沒有什麼了不起。但所有這一些慈濟人所做的,卻都有一個特質,就是認真與行動。

證嚴師父最了不起的,就是讓無數的平凡人相信「你現在就可以偉大,只要你開始去做」,這樣的實踐精神,從幾十年前,開始帶領著人們,從「每天存5毛錢」的身體力行開始。有多少的芸芸眾生,得以看見一己卑微的生命,竟可以因著真心的行動,讓生命這樣的歡喜這樣的偉大。

這樣的謙卑與實踐,從她們從看似不起眼的環保回收、貧弱救助關懷,從她們謹記在心的不求名利、不居功、行在最前、做到最後的信念中,讓多少人看見自己生命可以這般的慈悲與了不起。  


慈濟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,「行動會讓人偉大」。你不一定要做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大事,當你立下了心志,真心的行動,不管你所認真做的看起來是多麼地平凡,你一樣可以成就偉大。

證嚴法師正真的偉大,就是這樣地成就了無數的平凡人。